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最近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为什么包括我自己的现代人面对信息为什么越来越焦虑?我们从信息媒介的变化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是媒体的电子化。国内的电子化大概是从90年代后期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开始的,有些作家开始完全放弃纸和笔,专门用电脑进行写作。越来越多的读物出现在互联网上,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电脑进行阅读,门户网站开始兴起,人们的沟通方式也从书信往来,变成了BBS和电子邮件。再后来,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连电子邮件都变得不那么流行了。此时的内容发布者通常为门户网站,互联网上的内容通常由B端或者个人网站创造,特别是由于早期技术的限制,网站内容的发布并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所以内容并不十分充裕。

Web 2.0 时代,博客变得流行起来,基于 XML 的 RSS 技术使得博客可以被订阅、聚合,除了门户网站B端的内容以外,现在个人可以更容易地发布内容,包括多媒体内容,此时互联网上的内容就极大地丰富了。博客大V开始涌现。可见内容创作的重心已经从B端移动到了C端。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阅读和沟通的媒介从电脑转变为更小的介质,个人博客上的较长的内容显得不那么容易阅读。于是 Twitter 和微博相继出现,由于发布的内容被限制在 140 字以内,发布者发布内容的速度更快,频率可能也更高了。

随着4G网络的出现和网速的提高,多媒体内容渐渐兴起。特别是微信和头条的兴起,除了个人发布的朋友圈主要以图片、视频等互联网内容为主,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以盈利为目的的公众号、企业用户,他们作为B端,制作了大量吸引眼球的公众号文章。

短视频的兴起,更加加剧了移动互联网上内容暴增的现状,短视频通常为30秒左右,包含的信息量通常非常少,并且播放完毕之后即由AI算法推荐经过分析能够让人上瘾的内容(我自己手机里是没有装抖音的),通常是不知不觉刷了1个小时的抖音,除了疲惫以外,几乎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没留下。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到,我们获取信息和创作的方式潜移默化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创作的媒介从较慢的纸和笔变成了速度较快的电脑和键盘;信息的长度由较长的文章变成了短而小的微博;而微信朋友圈的流行则使得文字变成可以一扫而过的图片和短视频;我们获取信息的从目的性较强变成漫无目标的随意浏览;我们整块的阅读和深入思考时间渐渐碎片化;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也从相对有限,变成了无穷无尽。

于是,在标题党、短视频和主播当道的时代,大家日渐习惯了滤镜修饰过的精致而美丽的幻觉,需要的仅仅是快速进入眼帘的新闻标题所带来的新鲜强烈的刺激,我们终于无时无刻不陷入在碎片化和信息过载的焦虑当中而不自知。其实信息过载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我们的生活领域,在技术领域也是如此,看一眼CNCF 所罗列的开源项目就能有个直观感受:

来源:https://landscape.cncf.io/

那么何以解忧,我想唯有远离碎片化的媒介,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尽量回归传统阅读,而不是刷微信微博抖音。欲速则不达,“快”绝不是最好的,想要内心平静下来就得慢下来,远离精神鸦片,多读书,多思考,多写字。

一点粗浅的思考,与君共勉!

2,346 次阅读

One Reply to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