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马家辉

认识马家辉是从“圆桌派”开始,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开着车,听着“圆桌派”,以打发堵车时寂寥的时光。最初的感觉马家辉只是个香港的编辑、文化人,渐渐听多了便能感觉到他的博学,诙谐、善良和坦诚,很多往昔的故事,不管是太囧的还是人性深处的,都可以畅快讲出来。

对马家辉有了更深入了解的兴趣和好奇,既然是作家,那当然应当了解一下他的经历,拜读一下他的文字。于是翻了他的博客和微博来看,很喜欢那种平实带着烟火气的文字,像是碎碎念,特别是文中的黑白配图,有一种时光定格的姿态,很安静的感觉。

我想我已经很久没有能够安静下来看一大段文字了,或者说已经太久没有碰到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文字,眼球常常被囚禁在手机里[……]

继续阅读

教育问题

家里人说起宝宝上学的问题,心血来潮在网上看了半天如何入学、学校教育等一系列的问题。

仔细翻看了附近一所学校的网站,又对比了看了下昌平区教委和海淀区教委的网站,有点小震撼。海淀的教育根基实在是深厚,一个教委的网站居然有极其丰富的内容。看了些校长们的心路历程,感觉教育绝不是随口说说而已,教书育人是一件极需要耐心的事,用艰辛来形容也不为过。现在的教育环境、理念、政策和自己当年读书时都不一样,在下一代的教育无小事,现在的教育简直是一件系统工程。我显然还是是门外汉,确实是需要分一部分精力出来,以后一定要经常研究才是。

虽然我对自身的教育曾经还算是有些追求,但是自觉修行和修心都不够,学习能力仍然欠缺。[……]

继续阅读

人类进化的终极目地是什么?

最近看了一些科技新闻,科技进步的速度令人震惊。其实我们这几年的日常生活已经被科技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支付宝、微信使得我们变成了无现金社会。家电智能化使得我们在远程就可以操纵家里的电器了,轻点手机就可以将家里的空调、空气净化器、监控设备等等打开,已经非常方便了。科技进步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每个人都应当保持对未来科技的关注,否则可能会成为像现在很多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一样。也许我们无法是掀起浪潮的人,但是应当是借着浪潮里往前走。

在这些新闻里,特别是关于人机接口的新闻让我有了些关于人类进化的异想天开的想法,正好在知乎里有人问到相关的话题,于是直接写到知乎里了。我知道有些观点还[……]

继续阅读

时间相对论

家人想带一岁的宝宝出去逛逛,我提议要不要去去一趟曾经去过的太平洋海底世界,而妻子说上次是07年去的。我听了一惊,居然过着这么久了,哪些回忆仿佛就在昨天。

所以一个问题突然闪过: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时间过的太快,十几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了,而回忆起儿时,总是觉得岁月悠长,这是一种怎样的相对论?

我思忖良久,得到一个说法,不知道正确与否:成年人的时间感觉过得飞快,最重要不是活在“当下”里。因为成年人的世界讲究的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通常是按照计划行事,要么按照自己订立的计划,要么活在被人的安排当中,眼睛不是向前(钱)看的,就是看向手机,无论何时都在往前冲,特别是上班族每天的生活犹如齿轮一般,[……]

继续阅读

关于职业生涯调整的一些思考

说起来惭愧,走了快二十年的职业道路,除了几个值得回忆,给自己带来成长的项目之外,并无任何出彩之处。同时我也目睹很多朋友起起伏伏的职场故事,加上我自己的惨痛经历,所以我也会常常反思是否需要主动做调整这件事。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做技术工作,偶尔在项目中会承担一部分项目管理工作,但往往没有正式的职位,所以只能谈谈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这档子事。

我把跳槽、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比如内部换组,这一类的称为主动调整;而我经历更多的则是被动调整,业内常见的被动调整包括:公司倒闭,部门倒闭,公司裁员,公司因为业务需要进行业务重组(re-org)导致的内部调整等等。我自己经历过一次裸辞跳槽(那时正是我高产的黄金[……]

继续阅读